某星期六難得不用上班,就陪著穎兒子去台中肯納夢工廠上"Super skills",也就是社交技巧的課
剛好遇到黃穎峰醫師和廖敏玲老師^^,呵呵,看到貴人都格外開心^o^
廖老師提到對自閉症的小孩而言,學習社交技巧就像求生技巧一樣重要
穎兒子是高功能自閉症的小孩,對於社交比較沒有動機,雖然很乖,但是不會跟人打交道,在三、四年級會更明顯
三、四年級就會需要分組或團隊合作方面,這樣就會被孤立啦
聽說研究顯示人際關係獲得支持的,自我成就和滿足感也較高(參考論文我沒實際去找,但這結論光用想的也知道)
所以有過來人經驗的廖老師建議要多找機會練習
呵呵,這讓我開始緊張啦,因為我並沒有特別練習這一塊
老師已經有教了如打招呼、結束對話、邀請參加活動等,我都沒好好幫穎兒子練習
我下班回家和穎兒子下課時也晚上了,家中只有穎和楷,而楷又不受控制
在練習的同儕和我的體力有限之下,我決定利用現有資源,也就是每天至少練習一次,對象是爺爺、奶奶、我、豆苗和阿楷
只要兒子完成就給予獎勵,其實就是晚上的點心時間啦^^
我在朋友眼中,已經算是social active,也就是很容易和人建立良好關係,雖然大家在一起樂趣多,但是自己一個人也是很不錯
對於兒子而言,想必就會選擇輕鬆又不用和人互動的獨處,兒子是天生在自我世界的動物啊
所以為了讓兒子主要想要互動
就要讓互動變得很有趣或者有正向回饋
若是直接說:來吧,進行互動作業囉,無形中就會有壓力囉
所以在剛開始,兒子只要跟全家人有小互動,隨便什麼話題都可以
例如:爸爸,你怎麼感冒了?(起頭,眼神要看爸爸)
豆苗必須回應他:還好啦,只是有點不舒服
穎:那你多休息吧(結尾)
完成五關(家中有5個人),就算過關,就可以吃點心啦
每天練習一次(兒子要自己找話題)也不會太累
偶爾若兒子有作對話的起頭,有回應阿楷或離開時有作結束
我都會給予額外的獎勵,社會性增強(如你好棒,進步了)也可以^^
想到要如何增進兒子的社交對話能力,但太常邀請同學來家裡,又會累死自己
但不訂個目標又覺得漫無目的
所以每天至少練習5次,其餘的時間就加減注意,這樣我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
如果有遇到同學或老師(家人以外),而兒子有適當回應,就要大大增強(如吃平常沒有吃到的蛋糕等,目前兒子最愛的還是吃)
當然,最重要的是參考黃穎峰醫師的金句:如果要讓兒子喜歡互動,就要讓每次互動都有快樂的結局
每天試著做一點^^
如果要練習一百次或一千次或更多,才會進步一點,沒關係,那就練習吧
- May 06 Mon 2013 12:00
【努力讓社交練習也可以很快樂】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